當前位置:首頁 » 旅遊景點 » 新野附近旅遊景點
擴展閱讀
曲阜三孔自駕游攻略 2020-09-01 11:49:01
泰國芭提雅自由行攻略 2020-08-27 00:04:19
廣州到重慶特價機票 2020-08-30 08:09:46

新野附近旅遊景點

發布時間: 2021-02-15 18:45:21

1、南陽哪些旅遊景點大全

人文景觀主要有四個系列:1、以楚都丹陽故址龍城、下寺春秋楚墓群等為主的楚文化系列;2、以大科學家張衡的墓地和故里、「醫聖」張仲景的暮地和祠堂、諸葛亮當年躬耕地的武侯祠、全國規模最大的南陽漢畫館等為主的漢文化系列;3、以武侯祠、火燒博望遺址、當年諸葛亮和劉備在新野議事的議事台、關羽拴馬遺跡的漢桑城、後主劉禪出生地太子閣等為主的三國文化系列;4、以目前基本保存完好且全國為數不多的南陽府衙和內鄉縣衙、建築風格和雕繪藝術堪稱一流的社旗山陝會館、五里長街基本保存清代建築風貌的荊紫關古街道、因地宮內發現「金棺、銀槨」等珍寶引起轟動的鄧州福勝寺梵塔、千年古剎菩提寺、香嚴寺、丹霞寺等為主的古建築系列。

自然景觀主要兩個景區:1、原始森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各溶洞瀑潭成群、懸石絕壁奇立的寶天曼,瀑布成群、石林絕壁峽谷薈萃的九龍溝,水庫水面亞洲第一、煙波浩淼、天水一色、且融楚文化和宗教文化為一體的丹江口水庫重點的伏牛山旅遊區;2、以自然勝景水簾洞、太白頂、桃花洞、千里淮河發源地淮源等且融佛教文化、神話傳說為一體的桐柏淮源旅遊景區。南陽的旅遊紀念品也是一大優勢。玉器、烙畫、地毯、絲稠、綉品、骨雕、根雕、盆景、黃石硯等工藝品琳琅滿目,配合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系列開發以後,能夠形成南陽旅遊發展的群體優勢,對國內外遊客產生較強的吸引力,成為南陽新的經濟增長點

2、南陽有哪些旅遊景點大全

河南南陽,地處伏牛山之南漢水之北,旅遊資源豐富。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下南陽的5A級旅遊景區和正在創建5A的景區。

1、西峽老界嶺。目前,南陽有兩個5A級景區,老界嶺是其中之一。2014年,西峽伏牛山老界嶺景區榮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對遊客來說,老界嶺可以說是一個性價比非常高的景區了。60元的門票價格很親民,景色也很贊,四季風景各有千秋。

2、西峽恐龍遺跡園。西峽恐龍園是南陽的另一個5A景區。恐龍遺跡園位於西峽縣丹水鎮,主要由地質科普廣場、恐龍蛋化石博物館、恐龍館、恐龍蛋遺址、模擬恐龍園、嘉年華游樂園、龍都水上樂園等組成,是一個集科普、觀光、娛樂、休閑、科研於一體,將原始和現代緊密結合的大型恐龍主題公園。

3、卧龍崗武侯祠(正在創建5A)。為有效保護武侯祠文物遺跡,弘揚諸葛亮躬耕地歷史文化,南陽將投資100億打造卧龍崗5A旅遊景區。近日,「恢復卧龍崗核心區域徵收補償安置方案」出爐,卧龍崗武侯祠又成了南陽人茶餘飯後討論最多的話題。目前,武侯祠是4A級景區,門票60元/人。

4、淅川丹江大觀苑(正在創建5A)。丹江大觀苑依託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水庫、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丹江口水庫,景點包含「葯文化、水文化、楚文化、佛文化、商文化」五大文化特色。據悉,丹江大觀苑建設時就是按照國家5A級景區標准來的。

5、內鄉寶天曼(正在創建5A)。內鄉寶天曼以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和眾多的野生動植物而飲譽中原。為全面提升寶天曼生態文化旅遊區的形象,內鄉縣於2014年啟動了5A級景區創建工作,2016年12月29日省旅遊局向國家旅遊局遞交了寶天曼生態文化旅遊區的申請評定報告書。目前,內向寶天曼已被列入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預備名單,相信不久的將來定會成為5A景區。

3、南陽市附近免費景點

南陽市附近免費的景點:

1、老界嶺:西峽縣老界嶺自然保護區位於縣境北部,伏牛山南坡上部地段,以老界嶺為界與洛陽市欒川縣、嵩縣相鄰,東與內鄉寶天曼自然保護區接連。保護區建於1982年,是南陽市面積最大的省級自然保護區,1998年又劃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西部屬煙鎮林場,東部屬黃石庵林場。

2、伏牛山:該區位於河南省西峽、內鄉、南召、欒川、嵩縣、魯山等6縣境內,面積56024公頃。保護區由西峽老界嶺黑煙鎮、黃石庵、南召寶天曼、欒川老君山、嵩縣龍池曼、魯山石人山等6個保護區組成。這6個保護區分別於1980年和1982年經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經規劃調整後構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並於1997年晉升為國家級,主要保護對象為天然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

3、西峽恐龍遺跡園 :西峽恐龍遺跡園位於河南省西峽縣丹水鎮的中國西峽恐龍遺跡園,以西峽恐龍蛋化石為主要展出特色。這里有全國唯一一個以恐龍蛋化石為主要展品的西峽恐龍蛋化石博物館,有世界唯一一座以恐龍蛋化石原始埋藏狀態為特色的恐龍蛋遺址展館,這里有中原首座動感4D影院,這里有以展示地球滄海桑田變化和生物復雜演化主題的時空隧道。

4、方城七十二潭:南陽市方城縣七十二潭景區位於河南西南部、南陽盆地東北的方城縣,緊鄰省道239線,距離方城高速出口18公里,交通極為便利,是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伏牛山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南陽伏牛山世界地質公園入口處第一個具有獨特地貌特徵的景區,有「中華第一石川」之美譽。

5、老鸛河:老鸛河是丹江的源頭,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上游重要水源涵區。主要幹流長254千米,流域面積4219平方公里,落差1340米,漂流段落差480米,漂流距離12公里,是中原地帶最早開發漂流,漂流距離最長,最刺激、規模最大的項目,被人們稱為「中原第一漂」。

4、南陽旅遊景點排名前十都有哪些?

南陽旅遊景點排名前十都有:南陽武侯祠、南陽府衙、桐柏山淮源風景區、西峽龍潭溝、花洲書院、五道幢景區、卧龍崗、南陽漢畫館、玉皇頂、西峽恐龍遺跡園。

1、南陽武侯祠

南陽武侯祠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城西卧龍崗上,初建於魏晉,盛於唐宋,有1800多年歷史,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十年躬耕隱居地和歷代祭祀諸葛亮的地方,也是漢昭烈皇帝劉備「三顧茅廬」處,歷史上著名的「三分天下」策源地和「草廬對策」發源地。

2、南陽府衙

南陽府衙,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區民主街西部北側。始建於南宋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歷經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五個歷史時期,共歷199任知府。府衙現存明清建築100餘間,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40米,面積72000平方米,整個建築群布局嚴謹,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是封建社會留下的一個完整的郡級實物標本。

3、西峽龍潭溝

龍潭溝自然生態風景區,河南省首家服務標准化示範景區、南陽十佳旅遊窗口單位、國家AAAA級景區位於「全國旅遊示範縣」河南省南陽市的西峽縣雙龍鎮化山村,距西峽縣城30公里, 311國道途經此地,交通極為便利。

龍潭溝整個山體是花崗岩體,在地質學上,它屬於典型的水蝕地貌,是長期流水沖擊下而形成的梯式瀑布群,景區景點集中,瀑布密集,融山秀、奇石、水澈、林茂、潭幽於一體,被譽為「中原一絕,人間仙境」,還有「中原第一瀑布群「的美譽。

4、玉皇頂

伏牛山玉皇頂位於伏牛山北麓,嵩縣白雲山國家森林公園境內,是伏牛山的在河南省的第二高峰,海拔2216米。

登上玉皇頂可觀三市六縣:東觀平頂山魯山縣,南望南陽市南召、內鄉、西峽,西觀欒川、嵩縣。

5、花洲書院

花洲書院,位於河南省鄧州市, 國家4A級景區,始建於宋代慶歷年間,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鄧州知州期間創建了書院內講學堂——春風堂、藏書樓、齋舍,並在書院東側創建百花洲,重修覽秀亭,構築春風閣,花洲書院因百花洲而得名。

2014年12月,花洲書院景區成功榮升為國家4A級景區,成為鄧州市首家4A級旅遊景區。

5、河南南陽新野有什麼名聲古跡

新野縣旅遊資源普查統計詳表(2011年最新版)
縣 直
1、博物館;
2、掛劍樹;
3、議事台;
4、太子閣;
5、濱河公園;
6、信聯廣場;
7、三國旅遊苑;
8、漢文化小巷。

城關鎮
1、漢桑城;
2、攔馬橋;
3、陰麗華皇後故宅;
4、中山小學;
5、山陝會館;
6、西關曾國奴隸主貴族墓群;
7、白水書院(現北關小學);
8、木梳背街;
9、四眼井;
10、清真寺。

城郊鄉
1、鄧禹故里和鄧禹故里碑(李湖);
2、鵲尾坡三國古戰場(上青羊、下青羊、王營);
3、曹氏祠堂、曹湖(王營);
4、鄧君墓(縣油庫西側);
5、團結水上游樂場(團結村);
6、東亂冢漢墓群(團結村);
7、打鼓冢(孟營村);
8、光武台(上青羊村);
9、馬庄清真寺(馬庄村);
10、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
11、蔬菜批發市場;
12、彈湖芳草(《封神演義》中鄧蟬玉 以石彈丸擊戰龜靈聖母而形成彈子湖景,在今曹營村);
13、淯水湍波(湍口村);
14、馬一山故居(馬庄村)。

沙堰鎮
1、關宿桑;
2、沙堰清真寺;
3、彌猴養殖場;
4、關羽提閘放水處、囊沙遺蹤;
5、回首薦賢處;
6、沙堰古寨牆;
7、召父渠(古名棘水,補充水源的渠首在霞霧溪村);
8、拐里村水利工程;
9、鄧氏祠堂(霞霧溪村),鄧氏祖譜碑;
10、西棘陽(義陽)故城(李庄)冶鐵作坊遺址、漢墓群、唐墓群;
11、明•呂皇溝遺址(呂營村);
12、淯陽遺址(漢•夏官營)。

樊集鄉
1、光武台(東趙庄);
2、訓猴基地(鮑灣);
3、晉尚書令樂廣故里(後河寨);
4、泰山廟;
5、樊氏祖譜;
6、樊集漢墓群(潦口、東趙庄附近);
7、漢台朝雨;
8、陳庚蒙難處(樊集村)。

歪子鎮
1、鳳凰山遺址(寺門村);
2、戰台寺(崇興寺)(寺門村);
3、一捧雪(大李營村);
4、蔓山睛雪(崗頭村);
5、荷花湖;
6、三河寨古寨牆(清);
7、《魂飛情盪一捧雪》(介紹陳君昌及創作情況)。

上庄鄉
1、馮健故居(田莊);
2、老龍鎮林場。

王集鎮
1、鄧禹台(西趙庄);
2、鳳凰台(下鳳鳴);
3、曹集茶場;
4、徐埠口古樹。

上港鄉
1、漢•樊氏陂水利工程遺址(瓦亭陂);
2、漢•運糧河;
3、庾信故里(宅子);
4、香橋(漢觀火台)渡口;
5、馬戢武故里(崗北);
6、古渡煙籠(梁埠口);
7、齊花園園藝場;
8、上港鄉工業園區;
9、百柳詩碑。

新甸鋪鎮
1、新甸清真寺;
2、漢朝陽城遺址(刁河堂);
3、清齊慎故里(刁河堂);
4、漢搬倒井( 新南村);
5、漢來歙故里(新甸街);
6、漢代古戰場(南王村);
7、秦漢•黃郵聚(驛站故址)(南王村);
8、古碼頭(新甸街);
9、套樹古樹。

五星鎮
1、張長弓、張一弓故里;
2、東漢陰麗華皇後宅遺址(黃營村);
3、內苑春雲(陰皇後花園景,黃營村);
4、龍溝夜月(閩營村);
5、台庄林場,台庄傳統煙花爆竹生產;
6、抗日戰場。

王莊鎮
1、新都城遺址(梅灣);
2、玉皇廟遺址(玉皇廟村);
3、諸葛井(玉皇廟);
4、水檯子劉秀避難處(水檯子村);
5、諸葛庄(諸葛亮家的庄園,玉皇廟村北)。

前高廟鄉
1、古棘陽城遺址(張樓村);
2、岑公祠(張樓村);
3、岑彭(漢)岑參(唐)岑氏故里(下廟);
4、祖師廟(張庄);
5、狄青湖(信坡);
6、龍潭古驛站。

溧河鋪鎮
1、楊陂集古寨;
2、許橋抗日戰場及許橋水產養殖場。

施庵鎮
1、 興隆觀及彌猴市場;
2、 河南油田鑽井平台(魏寨);
3、 漢玉泉街(黃淳聚)遺址(驛站,大營附近)。
南陽市新野縣旅遊景點介紹
新野歷史悠久,古稱貴地,它北依宛洛、南接荊襄,面積1062平方公里,沃野百里,八水競流,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有「南北孔道,中州屏障之稱」,這里是劉秀東漢政權的發祥地,是劉備屯兵、三請諸葛建立三國蜀漢政權的出征地,三國景點眾多,被國家旅遊局列為「三國游」景點縣。

漢桑城
「漢桑城」被人們譽為「城中城」、「世界最小的城」,它由磚石砌成,城圍數丈,高丈余,寬八尺,面積十平方米左右,內有一株兩人合抱粗的古桑、相傳為三國時關羽親手所植,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漢桑城因此而得名。
說起這棵桑樹,中間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劉關張三兄弟在新野駐扎時,關羽在城西門紮寨,房屋旁住著一個姓張的老漢,門前有一棵大桑樹,張老漢靠桑葉養蠶維持生計,有一天,關羽操練歸來,順手將赤兔馬拴在這棵桑樹上,不料馬餓極了,把樹啃了個對頭圈,慢慢這棵桑樹就枯死了,劉備得知此事,責令關羽重植一棵桑樹作為賠償,關羽知錯改錯親手挑選一棵桑樹栽在此地,並用磚石圍護起來,以示愛樹愛民的誠心,後來諸葛亮火燒新野,可這棵樹還是青枝綠葉,更加茂盛。

漢文化小巷
我縣近年修建的這條漢文化小巷被稱之為漢文化小巷,是為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發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有效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小巷自漢桑城到漢議事台全長600多米,小巷兩側牆壁粉飾後採用淺浮雕工藝,雕刻繪制了本縣出土的漢畫像磚,東漢三國故事及名人詩賦書畫等和原名勝古跡珠聯璧合、相映成趣。
文化小巷有《徐庶回馬薦諸葛》、《馬躍檀溪》、《阿斗出世》、《三顧茅廬》、《火燒新野》、《關公提閘水淹曹兵》等諸多圖刻。

太子閣
文化大革命期間,太子閣遭到毀壞,後來一直沒修復,現僅存遺址。「太子閣」是當年劉備屯兵新野時,甘夫人所住的閣樓,因太子阿斗(即蜀後主劉禪)在此出生而得名「太子閣」。 「太子閣」內有太子阿斗的塑像、頭戴王冠、身穿龍袍、面北向南,面壁而坐,意喻「面壁思過」。這是全國唯一的面壁祖像。

掛劍樹
在三國時新野縣府衙門,有棵皂角樹,又稱「掛劍樹」,相傳蜀漢照烈皇帝劉備,在新野屯駐時,常在此樹下舞劍,休息時便把劍掛在樹枝上,故名「掛劍樹」。
這棵樹有一段美麗的傳說:東漢建安六年(201年)至建安十三年(208年)劉備任新野縣令。他每天聞雞起舞,練劍完畢後常將劍掛於一棵槐樹上。但他不太熟悉中原的樹種,一天他吩咐童子到「皂夾樹」上把劍取回,此樹聞此顯靈,變成了一棵長著槐樹葉子,但結滿皂夾,又不長皂刺的奇特樹形。據史料記載,漢掛劍樹已於元末明初死亡,根側又長出一小樹與原樹相仿。

漢議事台
漢代議事台,是劉備三顧茅廬請來軍師諸葛亮後特意修築的,是劉備諸葛亮商議軍機大事的地方。議事台為長方形,南北長80米,寬4米,高5米,磚石結構。
向上看建有一座雙層八角閣樓,上層八角上各盤一條栩栩如生的陶質神龍,上下層角端均飾有鎮海祖像和祥瑞異獸,凝視著八方。閣樓屋脊中心為寶頂葫蘆型。這里有石桌、石凳正好容四人對座交談。據傳說,台基高三丈六尺,象徵一年三百六十天,樓修八角,示八卦之意,當時諸葛亮在此外觀天象、望氣脈、日夜運籌,輔佐劉備復興漢室大業。閣樓屋脊上的八條神龍,是諸葛亮為防禦火災而特意設計的,這八條龍面對八方,哪方燒大火,哪一方向龍頭就會自動噴出水來。所以當年火燒新野時,新野滿城起火,上下通紅,全城房屋盡成灰燼,唯獨議事台一無所損。

新野古城門
現存新野解放路南邊的古城門,便是三國時期傳說中新野南城門遺址,現在的城門是1995年在原址上重建的。城牆寬約2丈,高3丈,古樸典雅、威嚴莊重,古風漢韻油然而生,是體現新野古城最有利的佐證。

新野張飛板面
在豫南古城新野,大大小小的板面館比比皆是,無論春夏秋冬,都是吃者如雲。社會各色人等百吃不厭,久吃不衰,構成一道燦爛的飲食風景。
新野板面一是面好,二是臊子好。新野縣出產優質小麥,板面條取小麥精粉,根據一年四季的不同,按比例用食鹽、水加以攪拌,和成面團,反復揉搓之後,製成直徑半寸,長八寸的小面棒,再塗上香油,碼在案子上,蒙上干凈的濕毛巾。滋潤好的面棒柔軟纏綿,觸摸如絲綢。
做板面時,廚師在案子上排好三根小面棒,左手捏三個頭,右手捏三個頭,猛地舉過頭頂,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連三,噼里啪啦,邊摔,邊拉,邊閃,板面由此而得名。三根小面棒在廚師手裡由短變長,由粗變細,摺合三次,總長度達五丈有餘,而且粗細均勻,提起似一道瀑布。撈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潤滑,晶瑩透亮。廚師捏上一些嫩綠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後澆上沸好的棗紅色的臊子。白的面條,綠的菜葉,紅的臊子,使人食慾大增。
臊子的製作也十分講究。用料有茴香、花椒、桂皮、面醬、食鹽、紅辣椒、牛油和牛肉等。制一鍋臊子,各種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順序投放。製作時,先將牛油稀釋燒沸,然後再下佐料。曬乾的紅辣椒用量較大,以突出臊子的辣味和色澤,牛肉也占較大的比例。把上等精牛肉切成方楞四正的小塊塊,待辣椒紅顏色下來之後,再把牛肉丟進鍋里。這時,必須掌握好火候,才能把牛肉燒得不老不嫩,恰到好處。臊子做好後,舀到搪瓷盆里,涼後便凝結成固體,隨吃隨取,常年存放,不會變質。後來臊子發展成為盒裝、筒裝,成為饋贈親朋好友的上等禮品。
新野板面擁有食客的另一個原因是快捷便當,經濟實惠。幹部、職工、學生等為了趕時間,來不及做飯,常常三五成群到板面館一坐,只需交待一聲,廚師立馬操作,三碗五碗,十碗八碗,眨眼工夫即可做成。一大碗只要三塊錢。進城辦事的農民和過往商客,也是板面館的常客,他們往往叫下一大碗,呼嚕嚕吃完,嘴一抹,大步上路。
相傳新野板面源於三國時期。劉關張屯兵新野時,張飛吃面條總嫌太軟,廚師多次琢磨,才製成功。自此,新野板面便在宛(南陽)、洛(洛陽)、荊(荊州)、襄(襄樊)廣為流行,現在又增添了不少花色品種。新野板面曾多次應邀參加河南省地方風味小吃大賽,還在博覽會上獲得金獎。

6、新野附近有什麼好玩的

離湖北襄樊好近,看看襄樊的諸葛亮故居

7、新野介紹一下

新野概況
新野,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位於河南省西南部,與湖北省襄樊市接壤,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是三國歷史文化名城。新石器時代晚期形成部落,西漢初年置縣。這塊富庶美麗的土地,造就了鄧禹、庚信、岑參等歷史文化名人。三請諸葛、火燒新野等三國故事使新野聲名遠播,聞名遐邇。
新野,經濟發展,事業進步,社會穩定,政通人和。總面積1062平方公里,轄8鎮5鄉兩個辦事處,266個行政村(居委會),98萬畝耕地,76萬人。 其中縣城建成區面積20平方公里,城區20萬人。是全國對外開放縣、優質棉生產基地縣、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示範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河南省對外開放重點縣、城鎮化建設重點縣和綠色畜產品生產基地示範縣,新野正由農業縣崛起為充滿活力的新興工業城市。

縣名由來

關於新野建縣時間與縣名由來考新野建縣始於何時?明嘉靖《鄧州志》、清康熙《新野縣志》均記為西漢初年。查《河南省區縣沿革簡表》:秦置南陽耶,轄縣無新野。《漢書·地理志》記載:南陽郡轄縣三十六,始有新野縣名。《歷代地理沿革表》(光緒二十一年春二月廣雅書局刊,陳芳績撰)註:新野為漢縣,屬南陽郡。《辭海》(1484頁)新野條註:古縣名。西漢置。 可見新野建縣時間,在漢而不在秦,確系無疑。但建於西漢何時,沒有確切記載。後查《史記》、《西漢會要》、《兩漢博聞》、《元和郡縣志>》、《河南通志》、《大清一統志》等史志典關於縣名之由來,眾說紛紜。迄今沒有定論。經訪問考查,大致有五種說法:
一日:在遠古時期,新野境域為沼澤之區,以後逐漸成為陸地,蔓草盈野,後經開發,成為良沃。建縣時,改「薪」為「新」,名為新野。
一曰: 據《水經注》稱:淯水枝津分派, 陂水所溉,咸成良沃,又有豫章、鄧氏等陂,蓋地為良沃, 故以新野為名。(見民國20年(1931年)出版的《今縣釋名》,柯昌泗著)。
一曰: 新野的含義是新形成的田野。遠古時期,南陽盆地據說是個湖泊,新野正處在湖底。盆地周圍的山嶺, 由於長期的風化和流水沖刷,致使湖泊逐漸淤積,最後只剩湖底是片積水區。大約到了戰國時期,這處湖底也形成了新的平原。西漢置縣,謂之新野。(見1983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河南地名漫錄》,尚景熙著)。
一曰: 新野縣名的由來可能與新都有關。新都即今王莊鎮的九女城。在漢代曾屢為侯國……因新野城位於新都邑西20公里,《爾雅》曰:「邑外謂之郊,郊外謂之牧,牧外謂之野。」縣名新野,即新都之野也。
—曰: 新野早在春秋時已為封邑, 稱「蒸野」。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水利的興修,蒸野一帶的土地得到灌溉, 皆成良田,從而人口增加,氣象更新, 西漢初新建為縣時,遂稱新野。以上諸說,從地形地貌、農業生產的發展、歷史政治演變等角度進行探討分析,均有道理,但都屬意析而缺乏實據,待再查再考。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

工業

新野工業形成了棉紡織、建材、化工、輕工等四大優勢產業。全縣限額以上工業企業142家,工業總量120億元。其中棉紡織工業有80萬紗錠,5000台織機,形成了「紡——織——面料——服裝」為一體的產業鏈,年產值達40億元。新紡公司是「中國紡織行業競爭力前20強」和「河南省50家重點支持企業」,引進了國際一流的氣流紡和色織布生產線,建立了國家級技術開發中心及纖維製品檢測中心,被確定為全國功能性服裝面料開發基地。產品銷往美國、歐盟、日本、韓國和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年銷售收入15億元。光達新型材料公司被譽為全國輕工企業100強,年產高標號水泥40萬噸、異型鋼管10萬噸。香港大東布行、台灣康師傅集團、廈門利華等著名企業已落戶新野。華興酒業公司、泰龍紙業公司等骨幹企業已成為新野工業一大亮點。以棉紡織業為主的縣工業區,規劃面積8平方公里,首期建成1000畝,設施完善、封閉管理、已成為產業集聚發展的平台,入駐限額以上企業30家,現正以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廣招國內外客商。

農業

新野農業形成了蔬菜、畜牧、棉花三個支柱產業,是全省農業標准化示範縣。蔬菜種植面積35萬畝,其中無公害蔬菜20萬畝,有6個蔬菜品種獲農業部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縣蔬菜批發交易市場被農業部定為151家鮮活農產品定點市場——年交易量11億公斤,「宛綠」牌蔬菜暢銷國內外。畜牧業以皮埃蒙特肉牛為主導品種,——年肉類產量12萬噸,有5個畜牧公司通過省外貿出口基地注冊認定。優質棉花種植面積保持在40萬畝以上,被譽為全國百強縣和河南省十強縣,「銀鵬」牌棉花被評為全國十大名牌產品。另外,年產小麥17萬噸、玉米6.8萬噸、花生及其它油料16.5萬噸。農業結構的調整和發展,為加工業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旅遊資源
新野歷史悠久,古稱貴地,它北依宛洛、南接荊襄,面積1062平方公里,沃野百里,八水競流,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自古有「南北孔道,中州屏障之稱」,有劉備屯兵新野時與諸葛亮運籌帷幄商談軍機大事的漢議事台,有世界上最小之城-關羽拴馬之地漢桑城,另有太子閣、光武台、掛劍樹、鄧禹台、召父渠、薦賢嶺、攔馬橋、打鼓冢、火燒新野遺址、鳳凰山遺址、漢津碼頭遺址、新都故城、漢棘陽故城、諸葛庄遺址、漢朝陽遺址、來歙故宅的自流井、前高廟祖師廟觀、岑公祠、水府廟等。1992年,新野被列入河南省「三國旅遊線景點」之一,現在籌資開發興建「三國旅遊區」。
一、文化遺址:
新野發現最早的人類遺跡為距今四千至六千年之間的新石器時代晚期,共有19處,白河兩岸有車兒灣、光武台、馬鞍山、下鳳鳴、鄧禹台、下河村六處
鳳凰山遺址。位於歪子鄉寺門村北的土崗上,高出地面5米,南北長550米,東西寬460米,面積約為25萬平方米。
二、故城遺址:
西漢初年,境內曾置有新野、棘陽、朝陽、新都和X陽5縣。
三、水利遺址:
「召父渠」座落在今沙堰鎮西南白河故道的拐彎處,是西漢元帝時南陽太守召信臣廣集群眾興修的規模較大的水利建設工程。
四、古跡:
新野的寺觀、廟宇等散布於城鄉之間,但因年久失修,除議事台和漢桑城之外,均已拆毀。
五、古墓葬
曾國貴族墓:位於南關小西關,為春秋早期曾國奴隸主之墓葬。
亂冢漢墓群:共有26個墓冢。每個佔地約百餘平方米,此墓為東漢皇室之墓冢。
六、石雕、石刻
樊集漢墓群甚多,出土的文物以漢代畫像磚為多,其中泗水撈鼎、車騎、狩獵、宴樂等畫像磚,質地優良、畫像逼真,對研究漢代文件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歷史文物]
主要有距今50萬年的古化石,新石器時代晚期石器、春秋時期的曾國銅禮器、國家二級文物明代御杯「一捧雪」,漢代「雜技漢畫磚」等。
[編輯本段]區位優勢
新野交通便利,能源充足。距南陽、襄樊機場各60公里。距焦——柳、寧——西鐵路各30公里,二廣高速公路、省道S103線、S244線、S335線在縣境內交匯,高等級縣鄉公路和村村通油路四通八達。
110KV輸變電站3座,220KV輸變電站正在建設之中。境內唐、白、湍、刁河等八水競流,又是南水北調工程受水區,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充沛。全縣現有大量的輕工業熟練工人和專業技術人才,勞動力資源豐富,是國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沃土。
適應入世要求,新野將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迎接國內外客商,在辦理證照、土地徵用、水、電、路三通等方面提供優質快捷的服務。
[編輯本段]科教文衛
新野社會事業全面發展。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等教育體系完備,在全省率先實現了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教職員工1萬人,在校生14萬人。
在全省率先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全縣衛生醫療機構擁有床位900餘張。建成縣級體育中心。
縣鄉村廣播電視實現了同纜傳輸。是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科普工作先進縣、體育工作先進縣、民政工作先進縣、殯葬改革先進縣、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村民自治模範縣和全省「普九」教育先進縣、計劃生育一類縣、信訪訪穩定先進縣、基層黨建先進縣。
發展規劃
新野以被河南省政府確定為推進城鎮化進程26個重點縣為契機,以建成豫西南以紡織輕工為主的商貿園林城市為目標,以城鎮化帶動城鄉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快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城市規模,提高城市品位,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有效載體。
勤勞智慧的新野人民將用雙手和汗水締造「全國棉紡織強縣、全國優質蔬菜基地縣、全國皮埃蒙特優質肉牛大縣」,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不懈奮斗。
更詳細的請參考:http://ke.baidu.com/view/66608.htm

8、新野縣的旅遊

新野縣現保存有省級重點保護文物11處,縣級重點保護文物89處,東漢劉秀、蜀漢劉備均在此屯兵,而後竟成帝業。省規劃的三國旅遊線路中,新野為其重要景點之一。
三國旅遊城
規劃於城北老白河北岸,面積450畝,其中水面150餘畝,總投資1500萬元,景點8組35個,新野三國時代的古跡、典故全部匯萃於此,是一幅了解這段歷史的立體畫卷。
博物館
新野縣漢畫磚博物館是一座以陳列漢畫像磚為主的專題博物館。建築面積達1257平方米,共分《歷代珍品》、《漢磚春秋》、《名人天地》三個展廳。博物館收藏文物5200餘件,其中漢畫像磚500餘件。館藏文物上起遠古人類使用的石器,下至1911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館藏漢畫像磚不乏享譽海內處的珍品,如平索戲車畫像磚、斜索戲車畫像磚、二桃殺三士畫像磚都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堪稱一部形象化的漢代網路全書,凝聚了漢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精髓。
議事台
議事台為長方形,南北長80米,寬4米,高5米,磚石結構。向上看建有一座雙層八角閣樓,上層八角上各盤一條栩栩如生的陶質神龍,上下層角端均飾有鎮海祖像和祥瑞異獸,凝視著八方。閣樓屋脊中心為寶頂葫蘆型。石桌、石凳正好容四人對座交談。 漢桑城
高約丈許,周約數丈,青磚砌築,上有堞垛,狀若城牆,內有古桑一株,乃三國時關羽手植,漢桑城即由此而得名。城牆迎日面樹碑勒銘,記述城桑來歷。此城乃世界最小之城。
鄧禹故里
鄧禹故里碑是記載東漢雲台「二十八宿」之首鄧禹故居地的重要實物資料。該碑高2.56米,寬0.97米,由整塊青色大理石刻制而成。碑正面中間刻「漢高密候鄧元公故里」九個大字。
1979年新野縣文化部門訪得此碑,遂由縣政府於1980年11月20日在原址重修。重修後的碑樓為磚混結構,座北向南,高4米,中間嵌入原碑,東西兩面有漢代青龍、白虎圖案。背面為《東漢開國元勛鄧禹故里碑重修記》,簡述了鄧禹生平及古碑失而復得重修事宜。